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它是一种特殊的饮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而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中也衍生出了酒政制度。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中国酒水文化根深蒂固,白酒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动。从古代开始,酱香型白酒就是达官贵人们的心头好。追溯到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在南越王宴间尝到了鳛部产的酱香型白酒,独特的口感令人惊叹。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特地绕道鳛部一带,取酱香型白酒献给武帝。武帝饮后,大赞“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白酒在坊间的称呼可谓是五花八门,烧酒、白干、老白干、烧刀子和高粱酒等等,这些名字从白酒的口感、原料等方面巧妙地表现出了白酒的特点;在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改用“白酒”统一从前民间的各种的称谓;
1965年,为让茅台质量更加稳定,全国酒业专家聚集茅台做试点,被后人誉为“酱酒之父”的李兴发发现并命名了茅台酒的“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同年,轻工部在山西召开茅台酒试点论证会上正式肯定了茅台酒三种典型体的确定和酱香型的命名。1979年,全国第三次评酒会上明确白酒划分为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及其他香五种香型。
酱香酒文化是将其传承、生态健康、生活方式、内涵发扬。中国是白酒的故乡,而酱香酒则是白酒的典范,在民间也被称为政治酒、贵族酒。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人不分男女老少,地无分南北,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做为一种文化消费,一种文化符号,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情趣,一种气氛,一种态度、一种心境,不仅如此,酱香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酱香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酱香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誉为的“酒神”,甚称伯仲。也似乎可以认为,有了酱香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光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酱香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可喜可品。
古代酒文化该杀该宰;它能叫人超脱豁达,才华横溢,放荡不羁;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低处,或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也能叫人柔情似水,春宵美梦。
酱香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汇总,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大丈夫的酒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人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大丈夫的精髓所在。
来源:Neko 天之叶酒业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