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应腾)石锛、石斧、石锤、方格纹、绳纹陶器……7月10日,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向毕节市博物馆移交马场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部分石器、陶片等文物共计16件(组)。
马场遗址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乡马场村,地处乌江上游六冲河与其支流先秀田小河交汇处西北部山前坡地,遗址区主要分布在先秀田小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
2012年10月,为配合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调查时发现遗物。
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毕节市文物局、七星关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马场遗址群开展面积为面积2500㎡的考古发掘工作。
“马场遗址出土遗物主要是石器、陶片,共计16件(组)。”据介绍,出土石器有磨制石器、打制石器、磨石和少量燧石石片,磨制居多,石料大多采自河滩和周围山上。器型有石锛、石斧、石锤等,未见双肩石器。陶器多为碎片,暂未发现完整器,出土较多陶器残片可见纹饰有方格纹、绳纹、交错绳纹,器底可辨有小平底和圈足底,器形能辨者主要是罐类。
马场遗址的出土遗物,对研究贵州黔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文化的演变,及同周边遗存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同时,也为研究西南地区新石器到商周时期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
如今,随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马场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正式移交毕节市博物馆,意味着这16件(组)文物保护等工作将进入新的阶段。接下来,这批文物也将有望进行集中展示,让观众感受新石器到商周时期文化底蕴。
来源:多彩贵州网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