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不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保障服务功能,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东西部医疗扶贫协作,推动紫云医疗健康事业快速发展。
在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紫云聚焦落实综合医保政策,强化医疗保障政策培训,聚焦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打通“堵点”、办好惠民实事。通过补短板、强弱项、上水平、惠民生,确保有病可医、有病就医,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健康之基。
百花村卫生室
夯实医疗基础百姓看病更便捷
“没想到大营镇能建成这样一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了,我们看病不再跑太多路了。”近日,带孙子到大营镇卫生院看病的打彩村村民梁自国说,以前严重一点的病要到猴场、紫云去就诊,现在只要不是重大疾病,在大营卫生院就能治疗。且临近大营镇的宗地镇打若、歪寨和猴场镇打啷、腾道、平坝等村的村民都到大营镇卫生院来看病了。
大营镇卫生院
“以前产妇生孩子要到猴场卫生院,甚至到紫云自治县医院去接生,现在大营镇卫生院也能接生了,这为临盆产妇节约了时间,真是太好了。”同样在大营镇卫生院看病的打彩村村民周福娣说。
新建成的大营镇卫生院于2017年立项批复建设,2019年5月9日建成投入使用,建筑总面积6566平方米,其中,门诊医技楼面积3646平方米,公卫养护楼面积2920平方米,总投资2048万元。
大营镇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后,看病就医环境得到很好改善,门诊科室、医疗设备较为完善,还增设了中医馆、远程医疗等,该院整体就医环境和治疗水平大为改观。
火花镇卫生院
在大营镇白花村卫生室,10余名患者正在打点滴、扎银针等,两名村医有条不紊地给病人诊疗。这些病人中,除了来自百花村村民及百惠社区居民(易地扶贫安置点)外,有的来自相邻的望谟县、罗甸县村寨村民。
“百花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后,我们看病更方便了。”百惠社区居民谢五妹如是说。
在火花镇卫生院,记者看到卫生院基础配套设施较为齐全,院内新开设的中医馆内,中医治疗设备、中医药物比较齐全。
近日,记者在火花镇破关村卫生室看到,卫生室宽敞明亮,该村村医王尚金告诉记者,卫生室配齐了标准化村卫生室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去年9月,全镇14个行政村的标准村卫生室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全镇村医、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全覆盖,慢性病和大病等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近年来,紫云不断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有地方看病”。目前,全县13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均正常运行。152个行政村完成标准化建设并全部投入使用。规范村卫生室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四室”设置,配备村卫生室必需设备,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制度建设,实施统一的管理标准。确保常住人口在800人以上村卫生室常用药品配备不少于90种,常住人口在800人以下村卫生室常用药品配备不少于70种,且基本药物的品种数占药物品种总数不低于70%,满足农村群众常用药物基本需求。
落实政策保障提升百姓获得感
“党的政策太好了,房子建好给我们居住,小病在百花村卫生室就可治疗,医保政策让我们花很少的钱就能把病治好。”大营镇百惠社区居民谢五妹说,现在不用担心生病没地方医,有病医不起了。
“去年,村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并配齐了有村医资质的村级医务人员一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与农村医疗保险,并都完成了家庭医生签约。”火花镇克田村支书罗文斌说,全村群众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
今年来,紫云自治县医保局发放《医疗保障连心手册》34000份,印制《医疗保障知识问答》《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封信》各30000份装入“连心袋”,印制医疗保障宣传画2200份张贴到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卫生院、卫生室、村支两委、自然村组、定点医疗机构、学校、企业。同时,深入乡镇(街道)、村组开展医疗保障政策宣传20余次。
2019年应参保基数332433人,已参保326902人,参保率98.33%,其中: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858人,其中合理不参保1202人,实际参保的115656人全部参保;截止2020年7月10日,全县参保基数331998人,实际参保343809人,全县参保率103.56%,其中全县当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7425人,已参保117345人,除合理不参保80人外,当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动态应保尽保,参保率100%。边缘户394户1394人,已参保1394人,当期边缘户实现动态应保尽保。全部在三项制度的保障范围内,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医疗保障政策宣传活动
近年来,紫云不断简化“医疗救助”审核程序,将按季度结算转为按月结算,缩短拨付时间,减轻困难人员(特别是贫困人口)资金垫付压力;继续实施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在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工作;严格监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正常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商保、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工作;全县18个定点医疗机构,对特困供养人员在县域内住院一律“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
在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同步小康关键时期,紫云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政策,确保贫困群众的基本医疗有保障。
2019年,全县住院51845人次,门诊784870人次,住院补偿总费22929.05万元,实际报销总金额14324.48万元;门诊总费用5845.56万元,实际补偿报销金额3252.28万元。截止2020年7月10日,全县住院23297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1117.64万元,保内医疗费用9620.56万元,基本医保补偿6303.12万元,大病保险赔付627.10万元,医疗救助补偿607.02万元,总报销金额7537.24万元;门诊就医394459人次,门诊医疗总费用2845.23万元,保内医疗费用2601.12万元,报销金额1502.93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7749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3803.09万元,保内医疗费用3336.06万元,基本医保补偿2279.26万元,大病保险赔付250.40万元,医疗救助报销519.16万元,总报销金额3048.82万元;门诊就医123185人次,门诊医疗总费用860.13万元,保内医疗费用787.19万元,报销金额472.22万元。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近日,在大营镇百花村卫生室,村医徐正坤给两名村民做了就诊检查,开好处方后,忙着去给打点滴的病人换点滴瓶。他告诉记者,每天前来百花村卫生室看病的人数平均有20至30人,有的时候还忙不过来,所以百花村卫生室有两名村医。他毕业于安顺卫校,从事业务工作20多年,同事谭落成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部队学过医,在百花村从事村医40多年。
在火花镇破关村卫生室里,村医王尚金刚为一位村民打完点滴后,正在药房整理刚采购来的药品。
1999年,王尚金从安顺卫校毕业后回到破关村干起了村医。那时,因村里没有卫生室,不便开展医疗工作;两年后,王尚金去了火花镇卫生院。他在火花镇卫生院一干就是16年,直到去年破关村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他又回到破关村,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村医。
“紫云不断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县共有注册村医188名,实现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以上合格村医。”该县副县长周东兵说,为稳定村级卫生医疗队伍,2019年10月全面启动村医养老保险、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意外伤害险和村卫生室医疗责任险工作。选派152名医师包村,负责指导村卫生室大病、慢病和诊疗服务工作。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助力村卫生室扎实落实健康扶贫工作。
据大营镇卫生院副院长王启志介绍,今年6月起,省第三人民医院(省三医)与大营镇卫生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结对帮扶,省三医每月下派一名医师到大营卫生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
程佳宇是省三医下派到大营镇卫生院的第一人,他告诉记者,大营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院内环境较好,在帮扶方面,他们采取边诊疗边传递医疗技术的方式,带着医生学、带着医生干。
近年来,紫云不断加强医疗队伍建设,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县1家二级甲等综合人民医院、1家二级妇幼保健院、13家卫生院,152个行政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4家,个体诊所8家。15家公立医疗机构事业编制数718人、在编人员数660人、编外人员数521人。所有公办医院在编人员共660人,其中医师339人;编外人员共521人,其中:医师67人。
正在给病人配中药
“紫云在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不仅完善村级卫生室的医疗设备,还不断加强村医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从乡镇卫生院下派等方式,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水平。”该县卫健局局长雷文润说,2019年以来,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培训累计100余人次。选派优秀村医10人到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完成对乡村医生的岗位培训累计627人次,有效提升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东西部协作,助推紫云医疗事业发展。2019年度,浙江嘉兴二院共派7名专家、即墨区卫健局共派6名专家“组团式”帮扶该县人民医院。通过传、帮、带帮扶方式,县人民医院医疗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门急诊人次、年出院人次、年手术台次分别增加166%、111%、234%。同时开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等32项新技术。即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13家乡镇(社区)卫生院结对帮扶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13家乡镇(街道)卫生院。即墨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带领相关帮扶人员到紫云进行交流互访,到部分乡镇开展义诊,医疗团队组团对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进行帮扶。紫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还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抽调部分业务骨干人员到即墨区对口帮扶单位进行为期半年或三个月的进修学习。目前,即墨区与紫云的东西部医疗帮扶工作正按照帮扶协议有序、健康开展。
来源:安顺新闻网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