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领先的企业技术服务平台贤集网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地方动态 — 正文

到最偏远的村子当村官,去年大学毕业的黄顺轲干得咋样?

到最偏远的村子当村官,去年大学毕业的黄顺轲干得咋样?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不但坚持了下来,还在精准扶贫、解答政策、防控疫情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逐渐和大家伙打成一片。充满干劲的黄顺轲,觉得自己越来越有价值。


下了高铁,大约还剩100公里的路程。记者在山里绕了快3个小时,才赶到村委会大院。一下车,一个年轻小伙迎上来,这应该就是记者要找的人。看他略微有些腼腆,记者先抛出几个问题:“咱们村有几个村民组,人口有多少?”“贫困户还剩几户?”


“整个村有5个大组,14个小组,2334人;贫困户73户289人……”听到这儿,记者对于接下来的采访,多了几分期许。


到最偏远的村子当村官,去年大学毕业的黄顺轲干得咋样?


缘起


“国家帮了我的家庭,我想帮助更多家庭”


年轻人叫黄顺轲,贵州遵义赤水人,今年24岁。2019年从贵州大学毕业后,经过选拔和考试,来到遵义凤冈县天桥镇平头溪村,成了一名村干部。


起初村里还不太相信会有年轻人愿意来。因为提起天桥镇,当地许多干部都直皱眉头。“天桥是离县城最偏远的镇,而平头溪村又是离天桥镇最偏远的村。”镇党委书记朱俊平介绍。


到那儿工作,当地干部都要下很大决心。刚走出校园的黄顺轲,为何会义无反顾去了脱贫攻坚一线的平头溪村?


“自己出身贫困家庭。国家帮了我的家庭,我想帮助更多家庭。”2017年,黄顺轲的父亲生了场大病,不仅耗光了家底,还干不了重活。没了顶梁柱,家里很快被识别为贫困户,获得帮扶,“学校也有助学金,让我顺利完成学业。”


毕业后,黄顺轲获得了不少工作机会,但迟迟没做决定。纠结了近一个月,贵州事业单位联考来了。研究完岗位需求,黄顺轲突然冒出了想法,“当个村官也不错!”


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支持。“农村缺干部,机会多,锻炼人,肯定有发展空间。”招聘进行得很顺利。今年年初,在办完各种手续后,黄顺轲正式奔赴平头溪村。


临行前,关于村子的概况,黄顺轲多少了解些,并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开头还是有点不适应。


“晚上洗澡,水压不够。洗到一半水没了,只能拎起桶,到一楼接冷水,将就冲一下。整个人冻得喷嚏一个接一个。吃饭顿顿离不开白菜、土豆、豆角老三样,一个星期能吃上一两顿肉就不错了。”黄顺轲笑着回忆。


到了晚上,其他村干部下班回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突然一个人,四周还静悄悄的,着实有些恐惧。”那一刻,他的脑海出现过放弃的念头。但经过反复考虑,黄顺轲还是忍住了,“刚来就走,岂不是让大伙看笑话,家人会怎么想?”


“坚持,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总会适应的。”黄顺轲默默地给自己鼓劲儿。


收获


“小事连着民心,一点不能大意”


黄顺轲首先从村委会办公室干起。从帮村民复印身份证、开证明,到梳理材料、整理表格,事情琐细,都要负责。


“办公室平时经常跟老百姓打交道,最容易快速了解村情,熟悉村委会工作。所以才把小黄安排过去。”村党总支书记桂轲表示。


跟其他村干部一样,除了常规工作,黄顺轲还要帮扶一户贫困户。“这家共有6口人,儿子常年到浙江打工,儿媳精神不太正常,靠老两口带孩子。”第一次走访,黄顺轲特意带了些水果和大米,并跟老人交了底,有啥事就找他。


有一次村里统计外出务工情况,黄顺轲怕老人出岔子,决定跑一趟。“天天打电话,咋能找不到号?快到院子外面,再翻翻。”刚进门,他就听到了老两口的声音。原来老人不识字,儿子的电话更不会存,手机里全是号码,一急就分不清谁是谁。


按照老人回忆的时间范围,黄顺轲很快确定了号码。拨通了一听声儿,是老两口的儿子错不了。他立马将号码抄在纸上,提醒他们保管好,并顺便问清了对方最新的务工情况。临走时,老两口亲自送到了门口,心情特别轻松。“事情再小也是事。小事连着民心,一点不能大意。”黄顺轲很是感慨。


没过多久,县里下发通知,要针对贫困户发放务工补贴。村里要落实,任务派给了黄顺轲。当时他想都没想,顺手就把通知转到了村里的帮扶群。


“打零工能不能领?”“之前领过的还能领吗?”“之前申请了但没领上的还有份吗?”……短短几分钟,群里就冒出一堆问题。黄顺轲有些慌了神,“自己也不清楚具体政策,一时不知道咋回答。”


没办法,他只好把问题挨个转给镇上的人社中心,寻求援助,“上个问题还没问完,下个问题又来了,特别狼狈。”这段经历,给他提了个醒,“村里的工作并不像看上去的那般简单,涉及一些政策,更不能照本宣科。样样都得考虑周全,做细做实,否则就会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


打那之后,但凡遇到类似的任务,黄顺轲都会把相关政策找出来,先突击研究一遍。待掌握得差不多了,便用通俗易懂的话,向村民传达、落实。“来这儿就是为大伙儿服务的,不能给他们添堵。”


憧憬


“要真正融入村子,干好群众工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随着工作的深入,黄顺轲对基层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不管是抗疫还是脱贫,所有政策和工作,都要基层干部逐一落实。”


前段时间,为做好疫情防控,凡是从外地进村的,都得登记排查。没想到,黄顺轲碰到了情况。


“这个村民从外地的娘家回来,进村时没登记。我就赶紧联系,哪知道她非但不配合,说话还特难听。”眼看沟通几次无果,黄顺轲也有了情绪,一个人生闷气,“实在搞不懂,自己没做错啥,她态度咋这么差!”


最后他只好向其他村干部求助。谁知没费啥功夫,事情就解决了。冷静了一会,黄顺轲分析,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自己刚来到村里,更多是靠手机联系大家。只听过,没见过,这很难赢得大家信任,打起交道自然不顺畅。”找到了突破口,他想着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把自己当成村子的一分子,“要真正融入村子,干好群众工作。要当好一颗‘螺丝钉’,牢牢钉进基层。”


这股积极上进的劲头儿,村干部都看在眼里。“他在这儿一没亲戚,二没朋友,能静下心来工作,很不容易。离家400多公里,每次回家得给他3天假,不然刚到家就得走。”桂轲说,“县里有政策,以后提拔使用干部会优先考虑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大学生。只要踏实肯干,未来的路差不了。”


前几天,黄顺轲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自己的对象也要报考大学生村官。“她换了好几个工作,一直不称心。加上平时交流时,对我的工作很支持,很认同,这才下定了决心。”


眼下正逢毕业季,黄顺轲觉得,找工作首先应考虑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能从中得到什么,同时还得摒弃偏见,把握机会。在基层大有可为,“带领群众乘风破浪奔小康,岂不是很有价值?”

来源:人民网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

不吐不快,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启动2020年夏秋攻势行动,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胜利!

2020年8月至11月,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启动2020年“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千方百计把贵州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提升贵州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胜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08月13日 09:15

贵州把握新使命新担当,建设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

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思路指引新征程。8月7日,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贵阳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就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开启了贵阳贵安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08月11日 10:09

婚礼视频被弄丢!贵阳夫妻怒告影楼获赔1万元

谁知婚礼结束后,影楼工作人员将这对新人婚礼的摄像记录丢失。为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新婚夫妇将影楼告上法院要求赔偿。...

08月11日 09:51

女孩不慎掉水,老师奋不顾身下水救人

“当时应该是凌晨快一点了”,杨老师回忆,7月26日晚与朋友聚会结束后已是凌晨,因为朋友家离自己家也不算远,于是决定步行回家,抵达事发地时已是27日凌晨约1点。...

08月11日 09:30

太子参品种优越,将被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夏日炎炎,天朗气清,又到了太子参收获的季节。...

08月11日 09:23

最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