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的老人
图片来源:贵州都市网
“医生,我想回家。”在贵阳市六医住院的张咨勇老人(74岁)再一次向医护人员表述了内心想法。
原来在3个多月前,老人突发脑梗紧急送医,经ICU全体医护人员连续半个月抢救,终于从死亡线上活过来。
本来是件开心的事,可是,就在这时候其儿子突然“失踪”,而且一消失就是3个月。
医护人员只好肩负起双重身份,又当医生又当“子女”。最后在大家悉心照料下,目前,张咨勇老人已经达到了出院标准,他吵着想回家。
老人心愿出院回家
7月17日,记者前往贵阳市六医,在ICU病房里见到了老人。老人精神状态不错,全身没有一处褥疮。
谈及自己为什么住院,老人仍然记得。“我是突发脑梗进了医院。”张咨勇老人说,他住在贵阳市富源北路临时大院,独居,有退休工资。
“而这次发病毫无预兆,说不行就不行了,是儿子送我来的,住了好久的院,现在好了,我想让儿子接我回家。”
老人像小孩似的道出了自己的心愿。
但站在一旁的ICU医护人员却面露苦色。
“这位患者是3月26日下午住的院,入院时主要表现症状为唿之不应、四肢乏力,经头部CT等检查,确诊为脑梗。因病情危急,伴有肺部感染、贫血等病症,患者收入ICU治疗。”该院ICU副主任医师陈芬回忆,老人初入院时有儿子相陪,对方看上去约三四十岁。
事情变故儿子“失踪”
经过持续半个月的救治,老人病情逐步恢复。陈芬说,4月中旬,科室主任找到老人儿子谈话,告知患者情况良好可以转入普通病房或者出院,老人儿子回复说“明天他准备接父亲回家。”
但意外的是,次日医护人员整整等了一天,也没有见到老人儿子张先生的出现。
此后,一直连续约两个月,老人的儿子就像“失踪”一样,再也见不到面了。
“这该咋办?”考虑到张咨勇老人年事已高,营养不良,如果没有家属照顾的话,生活几乎无法自理,为了帮助老人,医院毅然决定让老人住下来。
医护人员兼职家属
老人住下后,日常生活成了一道难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科室的医护人员除了要安排自己的医务工作外,还得安排照顾老人的班。
也就是说,医护人员身兼两职,不仅要做好医护人员的本职工作,更要充当好“子女”的照顾工作。
所幸的是,由于老人病情稳定不需要药物支持,科室主要为他提供肠内营养,每天早中晚,医生护士吃饭时也都会给老人多买一份。
另外,由于老人长时间卧床,担心老人身上长褥疮,护士们每隔几小时就给老人翻身、擦背,深夜天气凉了,护士们也总会给老人盖被,倒尿。
与此同时,在照顾老人的3个月时间里,科室也积极地同家属联系,“遗憾的是,从4月至今,我们一直联系不上家属。”陈芬当着记者的面,拨通了老人儿子的电话,但是没人接听。
随后,根据院方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也拨打了对方电话,同样,电话通了就是无人接听。
当晚,记者试着再次拨打老人儿子的电话,在打了五六个电话之后,对方终于接听。他告诉记者他在北京来不了,想让他叔叔去接父亲,结果叔叔说不关他的事,不愿意去接。
贵阳六医医务部副部长段毅表示,医院将积极与社区、家属试着沟通联系,妥善安置老人,老人回家后如果有需要,将安排志愿者上门服务,如果老人有意愿去养老院,医院也可以联系养老院。
来源:贵州都市报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